媒体报道滚动

现代教育报:北京思政课改革一年了!将实施“十大工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党的领导、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作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之纲,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


站位更高:

市委市政府牵头“行动计划”

近日,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上,9位来自首都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火了。公开课宣传片上线一天,点赞数就超过2.1万人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的公开课上线一天,观看量超过500万人次。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的公开课上线才三小时,观看量就达到了25万人次。该系列公开课还被中央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这一火遍大江南北的公开课,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学习强国平台推出,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科学理性看待新冠肺炎,增强全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信心和决心。“这次公开课非常及时、非常解渴,专家的权威解读,让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统一了思想,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北京大学博士生徐世豪听完公开课后说。

这次公开课将疫情防控教育与加强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结合,与北京市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结合,聘请名师大家与学生“热点问题面对面”,是北京市坚持八个“相统一”,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北京市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遴选建设“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编写成教学案例和教学指南,推出“数字马院”建设工程、网络引领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工程等创新举措,课程思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统筹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出,都是北京市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生动诠释。

2019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中央要求和北京实际牵头出台了《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凝练出新时代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十大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市思政课建设下一步“怎么干”。同时下发通知,明确划分了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办局,各区委、各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


思路更新:

组合拳打造“最美课堂”

穿上戏服,舞起水袖,唱起京剧《穆桂英挂帅》……教师边表演边解说唱段背后的爱国故事,这堂融京剧与思政育人元素于一体的“课程思政”,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去年北京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晶的一堂公开课。这两年,在北京市大中小学的课堂里,这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课教学并不鲜见。

在思政政课改革创新方面,北京市突出注重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鲜明导向,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北京市研究制定《北京市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评选建设办法》,在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评聘工作基础上,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纳入其中,以教学实效作为唯一依据,全市推荐、全网评选、全面宣传,发挥优秀教师和典型课堂的示范作用。

为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还建立了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机制,并实现了全市思政课教师备课全覆盖。最近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活动”在线观看数量突破了10万人次,参与线上备课的教师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市还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在全市思政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先后邀请濮存昕、冯远征、郭磊等艺术名家为全市学生开设市级思政课。同时,创设思政课教师观摩人大、政协会议机制,先后两次与市人大联合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首次列席市政协第十三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 

在思政课建设中,北京市坚持“开门办思政”,努力打好组合拳,引领学校和教师讲好每一堂思政课。


视野更广:

师资队伍建设走上“快车道”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强调了讲好思政课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北京市聚焦师资队伍配备、教师素质提升、梯队分类发展,跑出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加速度”。

北京市始终将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作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早在2018年,市委教育工委就印发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配备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推动各高校多种方式加紧配备思政课专职教师。在“引一批”“转一批”“聘一批”“备一批”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近两年北京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增长近40%。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北京又确定了2020年按照1:350的比例配备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的目标,在人员编制等方面为各高校提供支持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学术奖学金评审机制,进一步强化专职教师后备人才培养。

2019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国率先建立思政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所有新引进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经过为期4周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率先按照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为全体思政课教师发放岗位补贴,引导全体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育人上。为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北京还推出“青椒论坛”,同时支持思政课教师分类发展,建设一支合理的思政教师梯队,发挥好“雁阵效应”。

  

   

延伸阅读: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含10部分、60余项具体举措,并提出了深化新时代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十大工程”。

1. “数字马院”建设工程

开发思政课“智慧学伴”网上平台及手机App,探索建立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双师课堂”,实现网络名师与课堂授课教师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 网络引领工程

制定思政主题网络文化作品成果奖励及认定办法,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创作发布倡导主流价值、驳斥错误观点的网络作品,支持建设一批影响力大、服务思政课教学的微信公众号。

3. 课程思政建设工程

推进学校依据课程特点分门类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评选教书育人“最美课堂”,打造课程思政建设10所示范校、100个优秀教学团队和1000门示范课程;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

4. 思政课教师培优工程

深化“扬帆资助计划”“择优资助计划”,遴选建设一批教书育人“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思政课教学领军人物。

5. 思政课教法创优工程

成立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单设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为广大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搭建平台。

6. 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

开展全市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组织思政课教学督导员专门听课,实现听课全覆盖,建立思政课教学“一师一档”和个性化诊断制度。

7. 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程

定期邀请教学名师开展“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

8. 思政课创新孵化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立足校史校情、专业特色、行业背景,开设市级共享课;支持教师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探索在全市推广应用。

9. 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

组建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审定北京市及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

10. 北京高校思政课案例库建设工程

打造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权威性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在“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城市副中心等,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鲜活实践增进理论认同。



最新消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开讲“抗疫”专题思政课

3月18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守锷书院党建工作坊开展第四周“学习日”线上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娜娜老师讲授的“大国战疫”系列专题思政课第一讲——《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抗疫的三种面孔》云端开讲。校党委书记曹淑敏、党委副书记赵罡在如心会议中心观看了课程直播。

直播中,刘娜娜老师通过分析伴随疫情而来的复杂斗争形势,用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针对国际媒体的各种报道,授课教师先后提出了七个互动问题,同学们纷纷积极“举手”并“上台”回答,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这是一次独特的‘学习日’交流活动。”曹淑敏说。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和国内外大势出发,她谈到,此次疫情“大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和大国情怀。曹淑敏指出,全国上下一盘棋,大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作为北航青年学子,大家要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夯实知识、增强本领,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北航党委关于“讲好防疫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的工作部署,士谔书院联合高等理工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设“大国战疫”系列专题课,作为疫情防控时期学生集体学习日和党员培训教育的必修环节,同时接受学校其它单位师生邀请巡讲。截至3月18日,已经进行六场直播教学,1800余名学生参与直播,千名学生观看录播,师生互动热烈。


重温“3·18”讲话精神 

北京联合大学专议思政课建设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3月18日,北京联合大学分别召开了校党委常委会和思政课教师网络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全面把握、认真落实一年来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相关文件,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出发。

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不懈的建设发展和创新改革,被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北京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试点单位的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色宣讲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贾少英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精心打造的“这里是北京”双师思政选修课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形势与政策课”因地因校因材创新改革,教学管理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开展北京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基本成为全院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周志成领学《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会议强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要牢记两个核心任务,把握真问题。一是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稳定推动全校各项工作,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二是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在高校落地生根,使北京实践成为学生认知社会、认同理论的鲜活课堂。

会议指出,要在深入学习中不断提升对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的认识。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 “三个关键”,准确理解中央等相关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的统一性,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把《这里是北京》等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好,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在持续武装头脑的同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好。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马院成立4年以来,校党委高度重视、把关定向,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问题导入式”专业教学、海外中国学等领域有做法、有亮点,科研实力和教学改革明显提升,位居市属高校前列。要不断坚定信心,发挥好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改革中思政课的关键作用,紧抓关键问题,多举措建设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培育选树思政课教师榜样群,因地因时因才制定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

会议号召,校党委带头落实好“三个关键”,形成学校在大德育格局和“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建立学校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找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定位和打造有活力、有个性、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两个着力点,把握时机,练好内功,争做立德树人一面旗,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在砥砺奋进中唱响联大主旋律,引领学生增见识、明事理、敢担当,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采取“云会议”方式开展“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网络交流”活动。会上,全国优秀教师贾少英以课堂教学形式带领大家再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张泽一、学生评选的最美丽教师林绍玲等5位教师先后发言,就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提出建议,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